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內(nèi)分泌科醫(yī)學進展 > 糖尿病足的治療
糖尿病足這個概念最早是由Oakley在1956年提出來的,主要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經(jīng)病變引起下肢異常改變的總稱。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jīng)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稱為糖尿病足。目前世界范圍的糖尿病病人總數(shù)為1.7億,到2030年將達到3.66億。在這些患者中約有12—25%的患者在病程進展中可并發(fā)足部潰瘍至糖尿病足。統(tǒng)計顯示每年由于糖尿病導致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約50%是糖尿病患者;在截肢的糖尿病患者之中,約85%是由于足部潰瘍惡化導致深部組織感染或者壞疽引起。所以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具有很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積極的干預和治療是此類患者臨床中的重點。
1 內(nèi)科治療
治療原則:緩解壓力,恢復皮膚血供,治愈感染,積極傷口護理,代謝控制,相關疾病的治愈。
1.1積極控制高血糖:
雖然高血糖狀態(tài)與潰瘍愈合似乎無明顯直接關系,但如前所述,它影響到成纖維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也影響到細胞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各種細胞生長因子的變化,所以盡可能使血糖正?;?,有助于潰瘍的愈合。
1.2 改善循環(huán)功能:
在臨床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下肢動脈狹窄3級以上的患者,在血管造影治療的基礎上加放支架,結果能顯著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潰瘍愈合良好,且療程縮短,而對于動脈狹窄2級及其以下的患者,采用擴張血管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改善微循環(huán)功能,亦能增加患足的血液供應來促進潰瘍的愈合。
1.3改善神經(jīng)功能:
使用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的藥物,不僅能改善血流狀況,對糖尿病所引起的肢端麻木、疼痛也有較好效果,大部分患者能在較大程度上減輕癥狀。
1.4 感染的治療:
在致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中,多為2~3種需、厭氧菌混合感染,需氧菌以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兼有厭氧特性,厭氧菌以產(chǎn)氣莢膜梭菌,二氧化碳嗜纖維桿菌,脆弱擬桿菌多見。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一些耐藥菌株如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ESBL的大腸桿菌等越來越多,影響了潰瘍的愈合。所以合理的應用抗生素對促進傷口的愈合也有很大的作用。
1.5 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可以提高物理溶解氧,使組織氧分壓增高和有效血氧彌散半徑擴大,增加血氧含量及氧儲量,可有效地改善閉塞血管遠端組織的缺氧狀態(tài), 改善患肢血液循環(huán)。高壓氧還能促進毛細血管的開放和功能恢復,加速毛細血管增生和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增加患肢的血供,并能使細胞氧合作用增加,血液粘度和細胞凝聚活性下降, 促進組織修復,改善神經(jīng)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
2 外科治療
糖尿病足的潰瘍很多伴有感染,嚴重的可導致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因此,對于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治療控制感染是關鍵,對于感染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時要盡可能清除壞死組織,并發(fā)蜂窩織炎時應考慮是否還有深部膿腫和骨髓炎的存在,在清創(chuàng)時應仔細探查,如探查發(fā)現(xiàn)已有骨髓炎,必須徹底進行外科清創(chuàng)。
2.1 動脈重建
糖尿病血管病變?nèi)绻枰鲃用}旁路術,應盡可能選擇遠端血管如腘動脈和脛、腓動脈等作為流出道。如果腘動脈和脛、腓動脈重建亦不足以使足部獲得穩(wěn)定持久的血流,應考慮將吻合口直接做到足部動脈,可以更有效保全肢體,使?jié)冇稀T趧用}旁路術前,應控制足部感染,否則轉流血管很容易繼發(fā)感染,造成嚴重后果,此外,選擇合適的轉流血管隧道,是避免轉流血管感染的重要措施,切勿忽視。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血管搭橋術:術后大血管暢通率約為80%,脛部小血管通暢率為68%,救肢率為56%;死亡率為2.3%,70歲以上死亡率為7.5%,手術失敗后難免截肢。(2)動脈內(nèi)膜切除術:只限于大血管和局限性動脈阻塞或狹窄。由于術后血管內(nèi)膜不光滑,部分病人容易形成血栓再次阻塞血管腔。(3)帶蒂大網(wǎng)膜移植術:常用于脛前脛后及腓動脈阻塞者,我國汪氏移植已獲成功。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足都能進行下肢遠端血流重建,動脈旁路移植必須具備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較好的動脈流出道,流入道并不重要,在動脈以上的所有大、中動脈都可作為旁路移植的起點。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wěn)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xiàn)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