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的全球策略》內(nèi)容預覽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可防可治的常見病,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通常為進行性,與氣道和肺對有害微?;驓怏w的慢性異常炎癥反應有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2002年全球約274萬人死于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經(jīng)濟負擔第五位。我國40歲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為8.2%,每年致殘人數(shù)達500~1000萬,致死人數(shù)達100萬。近年來,COPD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文就2011年12月底,美國醫(yī)師協(xié)會、美國胸科醫(yī)師協(xié)會、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學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COPD全球創(chuàng)議(GOLD)2011修訂版及最新藥物研究做一概述。
COPD表型更利于治療選擇
COPD表型指單一或多個疾病的聯(lián)合特征,用以闡明COPD患者間的差異,如臨床預后的差異、癥狀、急性加重、治療反應、疾病進展速度和死亡。COPD表型從臨床角度將患者區(qū)分為不同亞組,提供預后信息,更利于治療方法的選擇。
臨床研究顯示,有慢性支氣管炎的COPD患者,其肺氣腫程度較輕,但此類患者FEV1值與無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間無明顯差異。因此,評估慢性支氣管炎的癥狀可能檢測出頻繁發(fā)生急性加重和預后較差的COPD患者。
COPD新指南納入急性加重和合并癥
臨床上采用特定肺功能臨界值進行COPD診斷和嚴重度分級,然而老齡化過程可影響肺容積。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在老年人中可能會引起COPD診斷過度,反之在低于45歲的成人中會導致診斷不足。另外,COPD是多種表型復合的疾病,可能以慢性氣道炎癥反應為主要表現(xiàn),也可能以肺氣腫為主要表現(xiàn)。
過去僅用FEV1評估氣流受限的嚴重程度,其與COPD急性加重、生命質(zhì)量評分和活動能力等的相關性并不理想,不足以描述COPD全貌。因此,COPD嚴重程度評估和疾病進程判斷應結合多項重要的研究指標綜合分析。
癥狀評估
COPD對患者的影響取決于癥狀的嚴重程度(特別是呼吸困難和活動耐力下降)、全身效應和可能合并的疾病,而不僅僅取決于氣流受限的程度。研究發(fā)現(xiàn),COPD評估測試(CAT)擁有與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非常相似的評估能力,適用于所有COPD患者,是一種測量COPD對患者健康狀況影響的可靠評估方法。
氣流受限程度
肺功能是診斷COPD氣流受限的必須檢查項目,可反應COPD氣流受限的嚴重程度。目前臨床上依然維持原有肺功能分界點,即以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80%、50%和30%作為氣流受限的分級標準,但已不使用“期”一詞。
急性加重發(fā)作風險
我國將COPD急性加重(AECOPD)定義為,出現(xiàn)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xù)惡化,并需改變基礎常規(guī)用藥的患者。疾病過程中,患者通常短期內(nèi)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液膿性,可伴有發(fā)熱等炎癥明顯加重表現(xiàn)。
十大COPD合并癥
COPD 常與其他疾病并存,這對COPD病情及預后有重要影響。同時,COPD與其合并癥間具有相關性,合并癥的風險亦是導致COPD癥狀加重的危險因素。
(1)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是最重要的合并癥,也是導致COP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合并心血管病的COPD患者病死率高于未合并心血管病者。
(2)骨質(zhì)疏松癥是COPD主要合并癥,經(jīng)常診斷不足。研究表明,COPD的早期即可存在骨質(zhì)疏松。
(3)肺癌常見于COPD患者,且為輕度COPD患者的最常見死因。
(4)COPD患者鼻部癥狀或鼻部炎癥性疾病與病情加重及惡化存在相關性。
(5)COPD患者常發(fā)生急性和慢性下呼吸道感染。
(6)COPD并發(fā)肺動脈高壓。
(7)AECOPD常合并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嚴重AECOPD患者出現(xiàn)難治性低氧血癥時,應考慮肺栓塞的可能性。
(8)臨床上常見合并肺氣腫的COPD患者同時合并肺纖維化,此類患者肺容積相對正常而彌散能力顯著下降,肺動脈高壓發(fā)生率較高。
(9)COPD患者常見骨骼肌無力,可早于惡病質(zhì)。研究表明,晚期COPD患者骨骼肌明顯萎縮,與呼吸功能、活動耐量、健康狀況和死亡率增加相關。系統(tǒng)性炎癥是COPD患者體重減輕和肌肉萎縮的重要原因。
(10)抑郁也是常見合并癥,提示預后不佳。
點擊下載***:《2010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的全球策略》
急性呼衰并予人工通氣的病人病情常常危重并多不能經(jīng)口進食,合并心功能不全及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