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fā)現,HIV患者接種4倍標準劑量的流感疫苗能獲得更高的血清保護效果。
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PabloTebas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接受標準劑量流感疫苗的HIV患者相比,接受大劑量流感疫苗的HIV患者血清抗體保護率提高了,在H1N1(甲型H1N1流感)組提高了9%(95%CI=1-17,P=0.029),influenzaB(乙型流感)組為11%(95%CI=1-21,P=0.03),H3N2(甲型H3N2流感)組為3%(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于每一個抗原的研究,相對于接受標準劑量流感疫苗的HIV患者,接種大劑量的流感疫苗會提高平均抗體滴度、血清轉換率、血清抗體保護率。”PabloTebas博士及其同事把這項結果在線發(fā)表在了《內科學年鑒》上。他們還說,不管是高劑量組還是標準劑量組,患者都能夠很好的耐受,并且兩者之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相近。
季節(jié)性流感疫苗在健康人群預計已經能夠達到70-90%保護性作用。“雖然這項結果并不是在所有實驗中都取得一致性結果,但至少有幾個實驗已經證明,同普通人群比較,HIV患者的抗體應答比較低。”作者在前言中指出,“所以評估那些能夠提高HIV患者流感疫苗效度的方法就顯得很有必要。”
為了探討這個課題,作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提高流感疫苗的劑量能否增加疫苗的有效性?之后便設計了一項雙盲隨機對照實驗。190位大于18歲有接種流感疫苗征象的HIV患者被納入研究,他們要么是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要么是沒有接受治療并且在研究開始后的30天內也不準備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參與者被隨機分為標準劑量組(93人)或高劑量組(97人)。標準劑量組每種菌株的流感病毒接種15微克三價流感疫苗,而高劑量組每種菌株的流感病毒接種60微克。
實驗結果的判定包括:接種后21天到28天血清保護抗體滴度達標患者所占的比例,接種后28天內發(fā)生不良事件的頻率及嚴重程度,接種前后血清轉換率和血清血凝抑制效價。
實驗終點標準為:實驗21至28天時血清抗體滴度1:40或更高;血清轉換率高于原有的4倍。
參與者的CD4細胞數,HIV病毒載量和流感抗體計數在基線時就已測定。接種H1N1,H3N2和influenzaB病毒株后21-28天跟蹤隨訪流感病毒抗體計數。
研究人員在接種后的第4天,第10天電話隨訪不良事件發(fā)生的情況,并在第21天至28天跟蹤隨訪觀察不良事件發(fā)生的情況。
在基線水平時,H1N1組和influenzaB組中不管高劑量還是標準劑量,血清保護抗體滴度達標患者人數都接近一半:H1N1中高劑量組為49%,標準劑量組為52%;influenzaB中分別為49%和52%。但在H3N2中高劑量組卻不及一半,分別是44%和52%。
基線時血清血凝抑制濃度在組間的三個抗原中十分相似。但是接種后的平均濃度高劑量組卻幾乎是低劑量組的兩倍:在H1N1為686比344,H3N2為739比324,influenzaB為140比64。
在隨訪的21天至28天,整體而言,高劑量組表現出更強的免疫原性,雖然免疫原性的差別只在H1N1組和influenzaB組有顯著性(P分別是0.029和0.03)。在高劑量組血清轉換率也顯著增高,但僅在H1N1組(75%比59%,P=0.018)和influenzaB組(56%比34%,P=0.003)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H3N2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78%比74%,P=0.5)。
一項獨立的探究性的分析顯示,血清CD4計數小于0.200x109個/升的患者無論在高劑量組還是標準劑量組都不能很好地對流感疫苗起反應,而且在基線水平測量時有保護性抗體的人數也不多。
常見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在兩組中幾乎相等,包括:
壓痛:高劑量組受試者人數的10%,標準劑量組受試人數的10.5%;
不舒適:高劑量組13%,標準劑量組14.7%;
肌痛:高劑量組19%,標準劑量組17.9%;
全身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在兩組相同(60%),而局部不良事件在高劑量組發(fā)生更為常見(30%比16.8%),尤其在比較兩組疼痛發(fā)生率時更為明顯(高劑量組15%,標準劑量組4.2%)。
作者指出高劑量單一流感抗體比常規(guī)劑量的三聯疫苗作用更強,以后可以研究新的給藥策略(如一次性給予大劑量還是多次給予小劑量),研發(fā)替代藥物,或者在疫苗中添加佐劑。
這項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偏低,沒有檢測流感疫苗的其他作用(如能否在臨床上預防流感,在HIV膿毒血癥患者及CD4細胞少于0.200x109個/升的患者是否能起作用),還有就是基線水平的血清陽性率過高(可能是因為流感流行時注射流感疫苗很普遍)。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