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4年春節(jié)前后我在腫瘤醫(yī)院輪轉時管過的一個病人,40歲左右的男性,來北京之前已經在當地醫(yī)院打過多個周期的化療,我們接手的時候病人的情況已經非常不好。
臨床醫(yī)生也許都知道,這個年齡的病人看病大多由老婆陪同,但這個病人比較例外,始終只有年過七旬的老母親在側,可能因為都是南方人,兩個人的身材都十分瘦小。
這個病人平時和病房的其他人相處,包括面對醫(yī)生和護士時,都有著這個年齡的男人最正常的表現。但每當我們看到他和他母親在一起的時候,卻有一種年齡倒退的感覺。
他們之間的相處,看上去根本不是古稀之年的母親在照顧中年的孩子,而就像是年輕的媽媽在照顧五六歲甚至三四歲的、會撒嬌、愛發(fā)火的寶寶,她為他擦臉,給他刷牙,蹲在地上為他穿襪子……而其實,這些動作對于那時的他來說,完全可以自理。
每次查房,他都會很急切地向醫(yī)生說明自己的癥狀和感受,母親若忍不住補充了一兩句,他會立刻變得很生氣,粗魯地打斷母親,然后瞬間轉過臉笑著和我們醫(yī)生繼續(xù)說話。而那位母親,就好想自己真的犯錯了一樣,連聲回答“好好好”,然后保持沉默,直到查房結束。
我總以為,這位母親只不過是因為兒子生病了才這樣寵著他。后來才知道,帶兒子來北京之前,老太太的老伴兒剛因為肺癌去世,因為擔心兒子情緒受影響,老太太一直對兒子隱瞞父親去世的消息,包括出殯……而她自己,用她瘦弱卻強大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把她余生所有的愛都用來嬌寵這個兒子,在我們所有人面前,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而據說,病人其實是有老婆的,還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
在住院期間,無論被兒子多么大聲的呵斥,這位母親還是會不時拖著她那顫顫巍巍的身子,偷偷走到醫(yī)生辦公室,補充一些醫(yī)生查房時自己想說未能說出來的話,以及最一次叮囑作為管床大夫的我:“雖然知道兒子可能活不了多久,但不管怎樣,不能讓他覺得沒有希望,求你幫忙騙騙他!”
后來,這個病人的病情越來越重,加上化療的副反應,他的情緒也越來越暴躁。他母親讓我們用最貴最好的藥,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救她兒子。在用過一段時間的靶向藥物以后,病人的情況仍然沒有什么起色。
為了兌現對老太太的承諾,我就只能一直騙他說:“情況還是越來越好的,你現在有些不舒服,是因為給你用了更強的藥,這些都是用藥以后的正常反應,堅持堅持就好啦。”
后來他們出院了。正月快過完,該是這個病人進行第二周期的靶向治療的時間了,那對母子,卻遲遲沒有出現。我猜想,或許是最壞的事情發(fā)生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遇到他們在腫瘤醫(yī)院的一個熟人,忍不住多問了些這對母子的近況。熟人的回答印證了我的猜想——病人回去沒多久就去世了。在那一次的追問中,我也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才明白那個看上去如此瘦弱的老太太是多么的不易,突然間對老太太充滿敬意。
醫(yī)師節(jié)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為形式,更成為醫(yī)生的一種負擔,各地醫(yī)院為了迎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