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內分泌科醫(yī)學進展 > 全胰腺切除后的胰島細胞自體移植
自20世紀80年代胰島細胞自體移植已成為現(xiàn)實,但全胰腺切除后胰島細胞的自體移植仍是一個有待研究的領域。兩種途徑引起急性胰腺炎,發(fā)病分別起源于胰腺的腺泡細胞或導管細胞。腺泡細胞含酶原顆粒,一旦到達小腸就被活化,活化后成為胰蛋白酶以及其他消化酶。分泌過程的異常會導致胰酶的過早激活,導致胰腺疤痕形成及纖維化。導管細胞啟動碳酸氫鹽分泌至細胞內,這一過程的障礙也將導致疤痕形成及纖維化。損傷或代謝損害諸如大量飲或高甘油三酯血癥會引起胰腺炎。遺傳因素也在胰腺炎發(fā)病中起作用。腺泡細胞胰蛋白酶原基因的突變可使酶分泌紊亂。一些酶在其仍處于胰腺中時就過早的活化。囊性纖維化跨膜調節(jié)基因(CFTR,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的突變使導管細胞的碳酸氫鹽分泌異常。已知有近1600種變異,在胰腺及肺的功能中起著類似的作用。
臨床表現(xiàn)從無癥狀到類哮喘癥狀,不同程度的胰腺囊性纖維化或使胰腺徹底喪失其功能。胰腺炎可導致頑固性疼痛,長期依賴鴉片類止痛片,以至于生活質量下降,全胰腺切除的目的就是減少疼痛。囊性纖維化跨膜調節(jié)基因的突變也增加了胰腺癌的發(fā)生。高達3/4的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 胰腺炎的標準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疼痛管理、內鏡治療和外科手術。一些醫(yī)療中心使用逐步外科手術法,由導管疏通,再部分切除,最后全部切除。目前的觀點是盡量避免導管疏通和局部切除操作,因為當部分胰腺組織殘留時病人會反復感到疼痛,且任何術前操作都會降低可供移植的胰島質量。
胰腺切除后將胰島細胞收集起來注入門靜脈,PET顯像顯示輸注的胰島細胞只有一半在肝臟中定植。這是一個需要10-12小時的復雜手術。移植后的胰島細胞將在數周甚至數月后才開始產生胰島素。所有的病人需要外源性胰島素直到移植的胰島細胞開始工作。胰島細胞發(fā)揮功能及病人的存活率是98.5%,85%病人的疼痛和糖尿病得到改善。自體移植的胰島一般在5年內會耗盡,一些患者可以更長,這個記錄由一名婦女保持是13年,她死于其他不相干的疾病。一份還未發(fā)表的數據顯示23名患者在胰島移植后6年,平均空腹血糖為103 mg/d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為6.3%.87%的患者存在低血糖,最低血糖是40mg/dl,低血糖事件與飲食及運動有關。 血糖控制好的病人,其移植成活率也越高。脂毒性也是個問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65mg/dl的患者,其移植成活率也較高。肝臟不是個理想的移植部位。上肢是一個潛在的較好的選擇。 在小鼠的眼球內移植較肝臟移植有更好的效果。肌肉內移植至少在人類與小鼠都獲得了成功。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wěn)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xiàn)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