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散方出自清代醫(yī)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上焦篇》:“太陰風(fēng)溫、溫?zé)?、瘟疫、冬瘟,初期惡風(fēng)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溫毒、暑瘟、濕溫、溫瘧,不在此例。”
要讀懂這段文字,需明白“太陰”、“溫病”等概念?!稖夭l辨》中有如下記述:“凡病溫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陰肺。”“溫病者,有風(fēng)溫,有溫?zé)?,有瘟疫,有溫毒,有暑溫、濕溫,有秋燥,有冬溫,有溫瘧?rdquo;“太陰之為病,脈不緩不緊而動數(shù),或兩寸獨大,尺膚熱,頭痛,微惡風(fēng)寒,身熱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熱甚者,名曰風(fēng)溫。”
結(jié)合葉天士在《溫?zé)嵴摗分械恼撌觯?ldquo;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合皮毛而主氣,故云在表。”我們可以認為,銀翹散方治療外感溫病初起,邪在上焦肺,以肺表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癥見發(fā)熱、口渴、有汗、脈數(shù)者。至于惡寒與否,論中明言不惡寒。論中把銀翹散證置于桂枝湯證之后,且又云:“太陰溫病,惡風(fēng)寒,服桂枝湯已,惡寒解,余病不解者,銀翹散主之。”可見,治療溫病初起,使用桂枝湯或銀翹散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惡寒。但書中也提到:“本論第一方用桂枝湯者,以初春余寒之氣未消,雖曰風(fēng)溫,少陽緊承厥陰,厥陰根乎寒水,初起惡寒之證尚多,故仍以桂枝為首。猶時文之領(lǐng)上文來脈也。本論方法之始,實始于銀翹散。”
體會這段話,之所以用桂枝湯,有從傷寒到溫病過渡的作用。此處的桂枝湯證,可以說進一步就是銀翹散證,二者之間并無截然分別。結(jié)合銀翹散方中也用到了辛溫藥,可以認為銀翹散證是可以有惡寒的,只是程度較輕而已。
論中未提及脈浮,只提及動數(shù)。至于兩寸獨大,也該是不緩不緊而偏動數(shù)者。論中未提及舌象。病在上焦肺,未波及中焦,且病屬初起,不見明顯虛證,推測其舌苔應(yīng)該不多不少,也就是說既不可苔膩,也不可少苔,而是舌苔薄白。如熱象較顯,可呈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
論中提到“溫毒、暑溫、濕溫、溫瘧不在此例。”為什么?“溫毒者,諸溫夾毒,穢濁太甚也。”“暑溫者,正夏之時,暑病之偏于熱者也。”“溫瘧者,陰氣先傷,又因于暑,陽氣獨發(fā)也。”“暑兼濕熱,偏于暑之熱者為暑溫……偏于暑之濕者為濕溫。”溫毒穢濁太甚,暑溫、濕溫、溫瘧,皆因于暑,而暑兼濕熱??梢赃@樣認為,此四病初起,之所以不能用銀翹散方治療(即使是在上焦太陰),其原因在于夾有穢濁或濕邪(銀翹散方本治熱)。
學(xué)方用方,必須注意其不可用之處。通過上述分析,病證穢濁較甚或夾有濕邪,是不可以使用銀翹散治療的,至少應(yīng)該是相對禁忌。清代醫(yī)家張秉成在《成方便讀》中對銀翹散方的主治給予了中肯的論述:“治風(fēng)溫、溫?zé)?,一切四時溫邪,病從外來,初起身熱而渴,不惡寒,邪全在表者。此方吳氏《溫病條辨》中之首方。所治之溫病,與瘟疫之瘟不同,而又與伏邪之溫病有別。此但言四時之溫邪,病于表而客于肺者,故以辛涼之劑輕解上焦……此淮陰吳氏特開客氣溫邪之一端,實前人所未發(fā)耳。”
后人詬病銀翹散者,多因不明其主治外感溫病而不治伏氣溫病和瘟疫。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yù)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fù)雜膽道結(jié)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fù)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shù)和...[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