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路:患者取仰臥頭低位,右肩部墊高,頭后仰充分伸展頸部,面部略轉向對側。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線旁開3cm,于胸鎖乳突肌的中點前緣相當于甲狀軟骨上緣水平觸及頸總動脈搏動,并向內側推開頸總動脈,在頸總動脈外緣0.5cm處進針,針干與皮膚成30°~40°角,針尖指向同側**或鎖骨中、內1/3交界處前進。常在胸鎖乳突肌中段后面進入頸內靜脈。此路進針造成氣胸的機會不多,但易誤入頸總動脈。
(2)中路:在鎖骨與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頭和胸骨頭形成的三角區(qū)的頂點,頸內靜脈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該點距鎖骨上緣約3~5cm,進針時針干與皮膚呈30°角,與中線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試穿未成功,將針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鎖乳突肌鎖骨頭以內的后緣,常能成功。若遇肥胖、短頸或小兒,全麻后胸鎖乳突肌標志常不清楚,定點會有一些困難。此時可利用鎖骨內側端上緣的小切跡作為骨性標志(此切跡就是胸鎖乳突肌鎖骨頭的附著點)頸內靜脈正好經此而下行與鎖骨下靜脈匯合。穿刺時以左手拇指按壓,以確認此切跡,在其上方約1~1.5cm處進針(此處進針又稱為低位進針點),針干與中線平行,針尖指向足端,一般進針2~3cm即可進入頸內靜脈。若未成功再將針退至皮下,略向外側偏斜進針??沙晒Α?br />
(3)后路:在胸鎖乳突肌的后緣中下1/3的交點或在鎖骨上緣3~5cm處作為進針點,在此處頸內靜脈位于胸鎖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側,穿刺時面部盡量轉向對側,針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鎖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窩方向前進。針尖不宜過分向內側深入,以免損傷頸總動脈,甚至穿入氣管內。
股靜脈穿刺
解剖位置:股靜脈在股三角區(qū),位于股鞘內,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緊靠股動脈內側,如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jié)之間劃一聯(lián)線,股動脈走向和該線的中點相交,股靜脈在股動脈的內側0.5cm處。
股靜脈局部解剖簡單,管腔粗大,血流量大,位置表淺且固定,易于定位,穿刺成功率高,多用于需大量補液急救、輸血治療等,但因其術后存在較多并發(fā)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感染等,現(xiàn)臨床上不常用。
靜脈穿刺的穿刺點選在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連線的中、內段交界點下方2~3cm處,股動脈搏動處的內側0.5~1.0cm。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