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xué)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xué)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xùn) 醫(yī)學(xué)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xué)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冠心病的中醫(yī)辨治

冠心病的中醫(yī)辨治

2011-07-01 11:06 閱讀:3910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q****e 責(zé)任編輯:qionghe
[導(dǎo)讀] 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dǎo)致的以心肌缺血、缺氧為臨床特征的一種心臟病。冠心病屬中醫(yī)為“胸痛”、“胸痹”、“心痛”、“真心痛”、 “厥心痛”等范疇。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dǎo)致的以心肌缺血、缺氧為臨床特征的一種心臟病。本病好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腦力勞動者居多。冠心病由于病變部位、范圍及程度不同,分為無癥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心律失常型、猝死型6種。

    冠心病屬中醫(yī)為“胸痛”、“胸痹”、“心痛”、“真心痛”、 “厥心痛”等范疇。《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提出了胸痹心痛病病機為胸陽不振,陰寒之邪乘之而發(fā),治療以宣痹通陽法,擬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烏頭赤石脂丸、人參湯等;清代王清任《醫(yī)林改錯》用血府逐瘀湯治療胸痹心痛。筆者將冠心病分為氣虛、陰虛、氣滯、血瘀、陽痹、痰濁六型,按此辨治獲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分述如下:

    氣虛型

    癥見心前區(qū)疼痛時輕時重,以隱痛為主,遇勞則發(fā),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心悸自汗,舌質(zhì)暗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薄白滑,脈弱無力。

    治宜補氣為主,兼以活血止痛。方用人參養(yǎng)榮湯合桂枝甘草湯加減:人參、當(dāng)歸、丹參、白芍、熟地黃、茯苓、白術(shù)、黃芪、桂枝、遠志、炙甘草、郁金、陳皮等。兼腰酸腿軟、夜尿頻多等腎氣不足之癥者,加狗脊、鎖陽、覆盆子、益智仁;兼虛煩不眠、舌紅少苔或苔花剝等心陰不足之癥者,加麥冬、五味子、地骨皮、銀柴胡。

    陰虛型

    癥見心前區(qū)疼痛時輕時重,以隱痛為主,勞則加重,伴胸部憋悶,頭暈?zāi)垦?,腰酸腿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虛煩不眠,舌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少或花剝,脈弦細或澀。

    治宜滋陰為主,佐以活血止痛。方用左歸飲合炙甘草湯加減:熟地黃、山萸肉、枸杞、茯苓、山藥、炙甘草、生地黃、桃仁、紅花、當(dāng)歸、赤芍、阿膠、太子參、麥冬、火麻仁等。若虛熱明顯者,加牡丹皮、知母、鱉甲、地骨皮、青蒿、胡黃連;若頭暈?zāi)垦!⒍Q如蟬者,加菖蒲、磁石、五味子、龍骨、牡蠣;兼心悸者,加遠志、茯神、柏子仁、炒棗仁。

    氣滯型

    癥見兩脅脹痛,胸悶心痛,善太息,時而煩躁欲哭,心悸不寧,舌暗紅,苔薄白,脈弦兼澀。

    治宜疏肝理氣為主,兼以活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參飲加減:柴胡、陳皮、枳殼、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丹參、檀香、砂仁等。肝郁化火者,可加牡丹皮、梔子;婦女兩乳脹痛、痛經(jīng)或夾有血塊者,用逍遙散加桃仁、紅花、益母草、澤蘭。

    血瘀型

    癥見左胸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沉澀或弦澀。治宜活血化瘀為主,兼以通絡(luò)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dāng)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柴胡、枳殼、川牛膝、生地、炙甘草、桔梗等。痛甚者加降香、元胡。

    陽痹型

    癥見心前區(qū)疼痛甚,痛如椎刺,或如刀割,胸痛徹背,背痛徹胸,遇寒加重,得熱緩解,畏寒肢冷,胸悶氣短,心悸不寧,甚則喘咳不得臥,咯吐白色或粉紅色泡沫樣痰,舌質(zhì)淡暗,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沉遲。

    治宜宣痹通陽、散寒化飲為主,兼以活血止痛。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或瓜蔞薤白白酒湯合桂枝甘草湯、丹參飲加減。藥用薤白、全瓜蔞、法半夏、丹參、檀香、砂仁、白芍、桂枝、炙甘草、白酒、生姜、細辛、元胡等。發(fā)作無休止、形寒肢厥者,方用烏頭赤石脂丸合蘇合香丸溫經(jīng)通陽、活血止痛、通竅開閉;兼心悸頭暈、腰酸腿軟、夜尿頻多、脈象沉遲等腎陽虛衰之癥者,加鎖陽、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補腎陽;兼顏面肢體水腫等腎陽虛衰、水飲不化之癥者,方用真武湯合五苓散以溫陽利水;兼心悸、喘咳不得臥、咳吐白色泡沫痰等水飲凌心射肺之癥者,方用烏頭赤石脂丸、葶藶大棗瀉肺湯、真武湯化裁;兼短氣汗出如珠、面色蒼白、精神疲憊、全身濕冷、四肢不溫、脈微欲絕等心陽欲脫之癥者,急用參附湯口服或參附注射液靜注以回陽救逆固脫。

    痰濁型

    癥見胸悶胸痛,甚則胸痛徹背,背痛徹胸,脘腹脹滿,食納呆滯,惡心嘔吐,體形肥胖,少動多臥,舌質(zhì)淡或暗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或有瘀點瘀斑,苔白膩或黃厚膩,脈象濡緩或濡數(shù)、滑數(shù)。

    治宜分清寒熱,寒者溫化痰濕為主,熱者清化痰熱為主,兼以宣痹通脈、活血止痛。證屬痰濕者,方用二陳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丹參飲加減。藥用法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瓜蔞、薤白、丹參、檀香、砂仁、前胡、枳殼等;證屬痰熱者,方用小陷胸湯合栝蔞薤白半夏湯、丹參飲加減,藥用栝蔞、半夏、黃連、薤白、丹參、檀香、砂仁、白芍、雞血藤、前胡、枳殼等。


分享到:
  版權(quán)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